做试验检测软件专家做质量安全软件专家
全国服务热线400-900-3060
以机制创新开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来源:山西省交通运输厅 2025-09-17
阅读量:447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近年来,省公路局在省交通运输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厅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交通强省目标,以机制创新为核心动力,在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及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系统谋划、持续攻坚,全面推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高质量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公路交通保障。站在新起点上,省公路局将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持续健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增强道路网络服务效能和治理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现代化公路发展新格局,奋力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中彰显公路担当、贡献公路力量。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近年来,省公路局在省交通运输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厅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交通强省目标,以机制创新为核心动力,在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及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系统谋划、持续攻坚,全面推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高质量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公路交通保障。

一、创新公路建设机制,培育发展新动能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战略,聚焦提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和能源通道通行能力,全力推动解决普通国省道穿城问题。积极配合省厅推动省政府印发《山西省普通国省道县城过境改线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8年)》,明确用5年时间投资约1609亿元实施68个改线项目。

在推进机制上,创新实施“省地协同、分类施策”——

一是科学设定建设标准。根据交通量水平和现有道路等级,合理确定改造标准,不贪大求全,着力减轻财政压力。

二是明确建设责任主体。结合我省公路建设实际,明确过境改线项目由省与市县共同建设,省公路局或者相关市县作为建设主体,项目竣工验收后移交省公路局管养。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通过争取中央资金、省市县财政投入、市场化融资等多渠道解决。收费公路项目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规范采用特许经营模式建设,同时在交通部车购税资金支持的基础上,争取省财政资金支持;非收费公路项目以省级资金为主,由省市县共同筹措建设资金。

四是落实土地支撑。收费公路项目的规划指标优先由省级保障,其余项目的规划指标按照“地方为主、省级补充”原则统筹予以保障;补充耕地指标原则上由项目所在县(市、区)予以解决,确实无法解决的,可在市域内统筹解决或者省级按“一事一议”原则协调解决。

二、创新养护组织模式,实现集约高效作业

面对养护任务重、标准要求高的实际,在全省探索推行路面一体化集中养护模式,显著提升养护质效,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养护体系。

一是突出“五个一体”,即按照统筹资源、绿色环保的理念,选取信誉好、服务优的企业精细制定设计方案,开展一体化设计;按照“统招分签”模式,由综合实力强的央国企作为施工单位,实施一体化施工;按照统一大纲、统一标准的要求,全程“一把尺子量到底”,抓好一体化监理;按照供应及时、保质保量的原则,选用高品质原材料,实现沥青主材一体化供应;按照省局总体部署调度、分局分片负责、上下合力推进的模式,紧紧扭住质量、安全、进度,实施一体化管理,保证了工程的优质高效完成。

二是强化“两个集中”,即全省域统一时段集中施工,通过限时封闭道路、加大人机料投入、优化施工组织、连续施工作业,强化交通组织与安全设施布设,推动养护作业与通行需求相协调,最大限度减少对路网影响;将同一区域内的路基、路面、桥隧等多点位工程统一集中推进,创新多工种交叉、多工序管理、多专业协作,实现养护投资效益最优化。

三是夯实“两个保障”,制度层面出台《路面修复性养护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多项制度规范,实现项目标准化、规范化实施;服务层面成立专项工作组和专家咨询组,强化督导协调和技术服务,营造良好施工环境,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十四五”以来,全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路面修复养护工程累计投入资金58亿元,完成养护里程4586公里,全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路况创历史最好水平。

三、深化路政协作机制,提升路产路权保护效能

针对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路政管理面临的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机构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执法巡查处置不及时不到位等新情况新问题,推动省厅出台《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路产保护巡查和路政执法工作协作机制(试行)》,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公路路产保护与交通执法协作新机制。该机制最大亮点是实现了“一大突破、三个创新”。

“一大突破”即确立了公路部门切实承担起路产保护的主体责任,路产保护巡查工作由公路部门负责,路政执法工作由属地交通执法机构负责。此外,该项机制同时将公路部门路产保护巡查与公路养护巡查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公路安全巡查、预警、响应、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个创新”即:一是从省级层面以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公路部门和交通执法机构的权责义务,厘清各自职责边界。二是充分发挥公路部门管路护路“老把式”优势,有效解决基层执法力量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三是建立公路部门和交通执法机构相互监督、相互制衡机制,推动双方充分履行各自职责义务,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

四、创新数字化转型机制,增强智慧管控能力

针对山西运煤通道货车占比高、山区二级公路运营压力大、客货混行突出、监测预警能力不足等问题,抢抓交通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机遇,积极配合省厅成功申报入选国家第二批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区域。

按照《山西省能源保供一轴一廊一通道“大”字型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建成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调度中心,初步构建“省局-分局-公路段”三级数字化管理架构,实现与省级监管平台信息共享、数据交互和联网运行。

另外,支持晋城公路分局建成固定式无人机场,引入基站无人机和AI道路巡检系统,开展自动巡路、病害智能诊断,以现代技术大幅提升管理效能。

站在新起点上,省公路局将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持续健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增强道路网络服务效能和治理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现代化公路发展新格局,奋力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中彰显公路担当、贡献公路力量。

【责任编辑:雷良忠 】
标签: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 交通强省 数字化转型 一体化管理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
联系我们
试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交通建设质监平台
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平台
物联网监控系统
售后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