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试验检测软件专家做质量安全软件专家
全国服务热线400-900-3060
沂源县:“四好农村路”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来源:中国水运网 2025-09-17
阅读量:778
在鲁中腹地的沂蒙革命老区,沂源县以其99.3%的山地丘陵面积,素有“山东屋脊”之称。然而,这片壮美土地曾因“四塞之崮,舟车不通”而深陷发展困境。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好农村路”理念以来,沂源县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将1904.4公里农村公路化作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书写出“因路而兴、因路而美、因路而富”的时代传奇。

在鲁中腹地的沂蒙革命老区,沂源县以其99.3%的山地丘陵面积,素有“山东屋脊”之称。然而,这片壮美土地曾因“四塞之崮,舟车不通”而深陷发展困境。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好农村路”理念以来,沂源县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将1904.4公里农村公路化作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书写出“因路而兴、因路而美、因路而富”的时代传奇。

云中天路引客来农旅融合焕新颜

在海拔800米的南鲁山镇朱阿村,95%的森林覆盖率勾勒出“云中仙境”的轮廓。然而,通往九天洞景区的盘山公路曾因年久失修,让游客望而却步。2023年,沂源县投资改造的“水墨鲁山”旅游环线贯通,将鲁山国家森林公园、九天洞、神农药谷等景点串珠成链。随着“水墨鲁山·云中朱阿”文旅项目落地,这个昔日闭塞的山村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跃升至2.6万元。

燕崖镇的白计路同样演绎着“路通百业兴”的传奇。这条9.8公里的“四好农村路”贯穿8个行政村,串联起万亩樱桃园与乡村振兴示范区。计宝峪“峪见童年”、朱家户“峪享美食”等农文旅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两村联合获评国家3A级景区,年旅游收入超60万元。如今,沂源县累计改造通往A级景区的道路280公里,白计路与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道路双双入围“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候选名单,真正实现了“一条路激活一片景,一片景富一方民”。  

产业廊道通四方荒山变身聚宝盆

初夏时节,沂河源田园综合体内的北姬路、北刘路蜿蜒伸展,智慧果园与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片曾因交通闭塞而贫困的土地,如今依托“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吸引七河生物、楷园农业等9家龙头企业入驻,形成菌棒生产、香菇种植、果蔬加工的闭合产业链。2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沿线村集体年收入均超30万元,人均年收入突破3.2万元。

“过去运一车苹果要绕三座山,现在货车直通果园。”沂河源田园综合体负责人感慨道。通过“农村公路+产业”模式,沂源县培育出“沂源红”苹果、山农酥梨等6个千亩特色园区,让沉睡的山地资源转化为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民生网络连万家幸福路上暖民心

“花两块钱就能吃上四菜一汤,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在姬家峪村“沂源红”幸福家园,76岁的赵大爷捧着热气腾腾的馒头笑得合不拢嘴。针对山区养老难题,沂源县依托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构建起“中央厨房+种植基地+物流配送”民生供应链。230处民生综合体与168个助餐点覆盖全县,60岁以上老人每日可享惠民餐食。

通过与京东、邮政合作打造的“电商+快递+物流”体系,沂源县实现“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畅通。客货邮融合站点、“一点多能”服务网点遍布乡村,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真正让民生服务抵达“最后一公里”。

十年筑路写华章山乡巨变启新程

从“舟车不通”到“路通业兴”,沂源县用十年时间将农村公路化作乡村振兴的“快车道”。数据显示,全县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112公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率均达100%。更令人瞩目的是,农村公路带动全县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5%,农产品销售额突破20亿元,8.6万脱贫人口稳岗就业。

再高的山也挡不住致富路,再远的村也连着党心民心。未来将继续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交通与产业、文旅、生态深度融合,让每一条公路都成为群众奔向共同富裕的幸福大道。

天堑变通途,大道向未来。当公路修进深山,希望便种进心田;当车轮碾过泥泞,幸福就驶向坦途。在沂源这片革命老区的土地上,一条条农村公路正承载着山乡巨变的梦想,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延伸……

【责任编辑:罗光友 】
标签:
文旅项目 提质增效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
联系我们
试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交通建设质监平台
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平台
物联网监控系统
售后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