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试验检测软件专家做质量安全软件专家
全国服务热线400-900-3060
三核引领、三群联动、三链协同 青岛补链强链激活国际枢纽新动能
来源:中国交通报 2025-08-08
阅读量:640
塔吊林立的码头昼夜不息,跨境班列的汽笛划破长空,国际货机的引擎响彻云霄……行走在山东青岛的陆海空铁枢纽节点,处处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向“国际航运中心”全速迈进的澎湃脉动。

塔吊林立的码头昼夜不息,跨境班列的汽笛划破长空,国际货机的引擎响彻云霄……行走在山东青岛的陆海空铁枢纽节点,处处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向“国际航运中心”全速迈进的澎湃脉动。

2024年,青岛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4.2%和7.3%;胶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27.9万吨,其中国际货邮12万吨;中欧班列年开行量首次突破千列大关,累计开行超4000列;新开行中吉乌、中俄TIR线路后,青岛国际公路运输(TIR)持证人达14家,数量全国第一……

一年中,青岛以补链强链为抓手,推动综合货运枢纽实现功能、模式、网络的系统性跃升。在交通运输部、财政部日前联合组织开展的2024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绩效评价中,青岛获得A档评定,全额斩获2025年度中央财政奖补资金3.3亿元。

“青岛制造”更快抵达全球市场

“货物从青岛港卸船后,通过海铁联运直达郑州,比原来节省了12个小时!”这是青岛“三核引领、三群联动、三链协同”体系协同发力后,企业感受到的最直观变化。

聚焦陆港、空港、海港三大核心枢纽,青岛精准布局30余个重点项目,全方位补强运输“短板”。2024年,11个项目顺利开工,年度完成投资21.2亿元,中欧班列集结、海铁/跨境班列衔接及航空货运转运能力显著提升。

打破单一枢纽“各自为战”的格局,青岛深化陆港、空港、海港集群协作,创新推出“前港后站”“船铁直转”“空海联运”等高效模式。2024年,海铁联运线路激增至83条,集装箱铁水联运量突破250万标箱,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六大交通物流枢纽经济区加速崛起,总产值达5374亿元,形成“枢纽带动产业、产业反哺枢纽”的良性循环。

沿着黄河流域、上合组织国家、RCEP地区三条关键链路,青岛正编织一张覆盖更广、效率更高的运输网。2024年,青岛新增9个国内外合作城市,中欧班列线路扩展至22条,外贸集装箱航线达202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国际道路运输线路各8条,让“青岛制造”“山东特产”更快抵达全球市场。

依托补链强链的强大牵引力,青岛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的综合交通网络韧性持续增强,国际枢纽地位日益稳固。

“青链通”智管资金用在“刀刃上”

“不用跑部门、不用递材料,项目进度和资金拨付情况在‘青链通’上一目了然,这效率真是太高了!”青岛在财政资金管理上的创新突破,让一家物流企业负责人格外感慨。

为管好用好中央奖补资金,青岛打造了全生命周期的智慧管理模式。《青岛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奖补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奖补资金监管协议》(范本)等系列文件出台,明确资金专户管理、专账核算要求,实现动态跟踪与穿透监管,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全国首个“青链通”全生命周期服务系统的上线,改变了传统资金管理模式。该系统整合项目入库、进度提报、资金管理、绩效反馈全流程,借助银证安全、票据核验、AI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奖补资金申请、下达、使用的“全透明”。

为确保项目质量与资金效益,青岛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重点项目实施全过程穿透审计,组织行业专家开展现场核查与功能性评审。从资金流向到项目实际成效,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严格把关,且所有审计、评审费用由财政承担。

站在新起点,青岛正以更大的魄力推动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再攀高峰。一座立足山东、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国际航运中心,正以开放创新的姿态,奏响中国沿海城市的发展强音。

【责任编辑:周惠琴 】
标签:
陆海空铁枢纽 青岛国际公路运输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
联系我们
试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交通建设质监平台
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平台
物联网监控系统
售后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