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县通一条县级样板路、全市90%以上乡镇都有一条“美丽农村路”……在湖南省长沙市,农村公路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近年来,长沙市推动建立“四好农村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长效机制,创建近1000个美丽宜居村庄。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4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加宽村路轻松应对大客流
时值末伏,望城区茶亭镇墈上屋路一侧,小鱼儿土菜馆的老板谭碧如正招呼着伙计为客人备餐。
“早几个月镇上办活动,那阵子可比眼下忙多了。”谭碧如餐馆门外的田地有着一套“全季节攻略”:冬种油菜春办展,夏收油籽秋轮稻。谭碧如口中的“活动”是春之“展”——茶亭花海文化艺术季。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海搭配骑行、露营等趣味项目,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然而在前几届的展会上,游客高涨的热情直叫墈上屋路“招架不住”,会车难、进出堵,花海一望无际,“车海”同样看不到边。
2022年,茶亭镇在望城区交通运输部门的支持下,对道路进行提质改造,将4米的墈上屋路加宽到了6米。目前,全镇的县、乡道已全部达到四级公路标准,约20%村道达到四级公路标准。
“得益于农村公路的提质,今年的第五届茶亭花海文化艺术季单日接待游客量突破8万人次,累计吸引游客超68万人次,同比增长58.1%。”茶亭镇党委书记冯俊凯介绍。谭碧如的餐馆也在活动期间赚了30余万元,他平均一天要张罗五六十桌饭菜。
穿过花海,道路持续向前延伸。惜字塔、茶亭水库、九峰山等诸多景点让游客应接不暇。“茶亭镇各个景点犹如珍珠,而通达的农村公路则是串珠成链的丝带。”冯俊凯道出了小镇与路的不解之缘,这同样是整个长沙市修路兴业富民的真实写照。
十年间,长沙共提质改造农村公路约1.5万公里,建设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超1000公里,实现所有乡镇通三级公路、建制村通硬化路和客运班车、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持续深化农村公路与文旅产业融合。
不仅路好,长沙还深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目前全市有城乡公交线路218条、城乡公交车约1635辆,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率超80%,城乡公交新能源汽车占比达85%。“十四五”以来,长沙建成25个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项目。
村民都是“路主人”
行至宁乡市菁华铺乡陈家桥村木家湾村民小组,很容易注意到一块美丽屋场建设捐资榜。榜上一一记录着50位村民的捐款数目,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排名第一的村民明灿,捐款数是30万元。
“明灿在外做生意的同时心系家乡。这个美丽屋场项目,他起初准备捐5万元,后来听到项目有个‘重头戏’是修沥青路,他稍作了解后便又补了25万元。”陈家桥村党总支副书记付素清回忆道。
一条路何以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付素清用“共建共管共养”概括答案。陈家桥村采用村级公路大家捐钱、入组公路受益户筹资、入户公路农户自己出钱的筹款模式,全村村民共为公路建设捐款1000多万元。现在,人人都是路的“投资商”“主人翁”,爱路护路的意识自然更强。基于“路长制”模式,陈家桥村还融合“农村五老”、社会贤达参与爱路、护路义务活动,让条条道路有人管。
陈家桥村的故事,折射出多年来长沙公路管理养护机制的发展成果。在长沙,“党政牵头、部门联动、区县发力、群众参与”的齐抓共管责任链,让每条村路都被悉心守护。尤其是集大数据可视化管理、“路长制”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建设养护管理平台,让农村公路管养更科学。
同时,长沙全力推进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试点,优良中等路率稳居全省前列。长沙率先在湖南开展农村公路路网调整试点,梳理全市既有路网年报数据并提出线路调进调出方案,圆满完成各项试点任务;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将农村公路路况检评结果、养护工程实施情况等作为农村公路养护年度考核主要依据,奖优罚劣。
未来,长沙还将深入推进路网提升、安全提升等“八大提升行动”,科学优化路网布局,切实提高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营水平,让乡村振兴的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幸福路越走越通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