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十四五”期间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实践经验,加强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国家档案局组织开展了建设项目档案论文征集活动。经初步审核、专家分组评审和集体评议等环节,最终确定《基于建设项目电子文件特性的管理挑战与应对策略探析——以国家档案局典型试点项目为例》等入选论文245篇(名单见本期四版)、北京市档案局等优秀组织单位29家。近日,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印发通知,公布了征集活动结果。
参与广泛 反响积极 体现行业关注
本次论文征集活动共征集到100家单位推荐的论文1241篇,涵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科技、能源、交通、水利、市政、国防军工等行业,涉及国家重大建设项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一带一路”倡议、长江大保护等领域。
此项活动得到了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档案部门的积极响应,在行业内掀起了一股“论文热”。许多推荐单位反映,基层档案人员参与热情很高,不少单位收到数十篇甚至上百篇论文。基层档案工作者普遍表示,此次活动为大家营造了良好学术导向和研究氛围,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有助于将日常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思考。通过此次活动,既分享了档案工作经验,也激发了创新思路,为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增添了活力,促进了建设项目档案规范化管理。
内容扎实 特色鲜明 展现实践探索
本次活动设置“建设项目档案基础理论研究”“‘十五五’时期建设项目档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实施路径”“建设项目档案法治化、标准化体系建设”等15个选题方向,涌现出一批根植实践、见解独到、富有创新性的优秀成果,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
从论文主题来看,征集到的论文聚焦档案业务指导监督、安全风险管控、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等热点难点问题,涵盖建设项目档案基础理论、法规标准、业务指导等方面和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全过程,选题覆盖面广、针对性强。这些论文中,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工作实操;既包括基础业务,又涉及创新发展;既覆盖传统基建项目,又包括“两重”“两新”等类型项目;既有南水北调工程、“华龙一号”核电等国家战略性重点工程,也有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建设等民生市政工程,较为全面反映了“十四五”时期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从论文内容来看,征集到的论文多出自一线档案工作者,立足项目档案工作实践,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全流程有着深刻理解和丰富经验,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创新性和实践价值。论文既有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经验的系统总结提炼,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探讨,还包含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前瞻性思考。“385工作法”、“双清单双驱动”模式、“多主体协同多层级贯通”等具体实践方案,直击管理难点痛点,提供了翔实可信的案例和解决方案,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从论文创新性来看,很多论文作者并未停留在简单的经验描述层面,而是着力总结、凝练,从具体项目档案做法中提炼普遍性、规律性特点,为项目档案管理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有的论文探讨了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从“档案存管”到“全生命周期治理”、从“载体管理”到“数据管理”、从“信息化辅助”到“全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性理念转变与创新;有的论文将全生命周期理论、韧性理论、循环理论引入档案管理实践,提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全流程穿透式管理模式;有的论文总结了大模型、智能检测等技术应用在档案管理中的实践创新,展示了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前沿探索成果。这些论文集中反映了“十四五”时期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在理念、模式、管理及服务上的创新突破,凸显了创新理论和新技术赋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前景。
严格评审积极尝试 初探AI应用
此次活动,尝试将AI引入专业论文评选工作,会同活动协办单位研发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建设项目档案论文辅助评价体系,设置了查重率、AI生成内容检测、论文规范性、政策符合性、主题相关性等12项评价指标,通过AI辅助分析、评价论文。经多方调研并多次邀请专家研讨,审慎设置指标阈值,既鼓励技术应用探索,又确保指标科学合理且符合学术规范。
具体实施中,对所有征集到的论文进行了论文查重和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检测,为每篇论文生成了详细的查重报告、AI生成内容检测报告、AI辅助评价分值及创新点、摘要文本等,建立了全程可追溯的完整记录。这一措施为专家评审阶段提供了客观的基础信息,使专家能够更专注于论文学术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等核心要素的深度评价,提升了评审质量和效率。不少专家表示,AI辅助评价对论文客观性的判断较为准确,释放了专家精力,使其能更专注于实质性内容的评价,实现了技术创新与学术严谨性的结合,有效提升了论文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此次将AI引入论文评选工作,是档案部门面对新技术进行的有益尝试,也为未来AI技术在档案业务中的应用积累了一定经验。
提炼成果 深化应用 助力行业发展
从本次征集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一是个别论文深度不够,或对实践工作缺乏理论提升仅作简单总结,或选题过于宽泛,针对性与专业性不强。二是个别论文体例格式不符合要求,如关键词不准、缺少参考文献等,学术规范性有待提高。三是个别论文使用AI技术不当,对生成内容缺乏核实,出现杜撰法规条款、编造规范标准名称及参考文献等情况。
下一步,国家档案局将基于此次评审成果,持续做好建设项目档案论文征集活动“后半篇文章”。一是加强评审成果转化应用,系统梳理、择优选取论文在《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等行业报刊发表。二是针对部分论文学术规范性不强等问题,加强专业培训与学术写作指导。三是继续深化AI应用研究,优化AI辅助评价系统,并探索AI技术在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业务场景中的应用范围。
此次论文征集活动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一次梳理与总结,集中反映了“十四五”时期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展示了档案人员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档案工作服务国家战略的主动性,达到了增强建设项目档案工作者凝聚力、锻炼培养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人员队伍、提升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学术性和专业性的目的,为做好“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编制,推动建设项目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和良好实践。
作者:国家档案局经济科技档案业务指导司 刘畅然 车昊珈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9月18日 总第4342期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