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试验检测软件专家做质量安全软件专家
全国服务热线400-900-3060
超大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的“首善”路径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2025-07-18
阅读量:462
北京市聚焦轨道站点、“学医景商”重点区域开展非机动车秩序治理,35处轨道站点非机动车治理已率先完成,40个“学医景商”点位周边治理有序推进,29处重点区域非机动车停放已实现规范有序。

融合、织网、优化、集约、增效,这是今年上半年北京交通的“关键词”。

中心城区高峰时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数5.64,同比下降6.47%,28条“断头路”贯通,17项疏堵工程完工,开展48处重点路口交通秩序环境治理,这是上半年北京交通的“数字画像”。

这些映衬在朝九晚五的通勤路上,南来北往的市民游客心中,是另一番光景——“常规堵点”不堵车了,跑医院不用到处找车位了,大爷大妈也不用提着菜绕好几百米回家了。

从打通“断头路”到优化“一个站”,从桥下空间整治到停车资源挖潜,北京以精治提效能,以共治聚合力,以智慧谋未来,持续探索超大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的“首善”路径,实现治理理念与路径的深刻变革。

协同发力啃下硬骨头

因历史遗留的征收拆迁僵局、违法建设占压问题,西城区仅110米长的马连道东街道路长期“断头”。为搬掉这块区域发展的“绊脚石”,北京市交通委多次统筹调度,西城区建立由区城管委牵头,规划、住建、园林、交通支队、广外街道等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破题合力。前不久,马连道东街“断头路”成功贯通,周边居民从此告别了800米的绕行之苦。

今年以来,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建立跨部门常态化沟通机制、开展专项行动推动治理等方式,持续开展城市综合治理。目前,全市已消除黄渠南街、万源南路、西北旺南路等28条“断头路”。

与此同时,道路建设持续加力。4月20日,东六环改造工程(京哈高速公路—潞苑北大街)正式开通试运营,将原地面交通引入新建地下隧道,同步拓宽车道,通行隧道最快仅需7分钟,有效提升北京东部地区高等级公路网的服务能力。

精雕细琢焕新城市肌理

“改造完成后,合并优化公交、养护和环卫站点共2789平方米,调整4处调头车道,增加了7条左转车道,增设了45个停车位,实施居民停车错时共享试点。”北京市时代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经理韩煜说,通过调整功能布局,北三环联想桥下空间焕然一新。

今年以来,北京市一批桥下空间实现“颜值”与“功能”双提升,海淀区已完成全区58座城市道路及公路桥系、5个轨道交通站区桥下空间的整治提升,打造集交通优化、便民停车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区域。

北京市持续深耕交通治理,以精准施策破解停车难题。今年以来,全市各区通过空间挖潜、资源共享等举措,累计新建141个停车场,新增超2万个停车位;完成133个有偿共享停车场建设,释放1万个共享车位,市民“停车难”问题得到缓解。

打通学医景商“肠梗阻”

治理成效体现在市民出行最“卡脖子”的堵点。

3月31日,京港澳高速公路杜家坎缓堵综合治理工程完工。该工程利用大瓦窑桥区三角地新增的450米辅路,进京方向路段平均通行时间由原来的40分钟缩短至19分钟,宛平桥断面交通量增长44%。目前,北京市30项疏堵工程已完工17项,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53个“学医景商”重点点位实施“一点一策”治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门前的车道换位设计,巧妙引导排队车辆与过境交通分流,畅通医院周边交通“肠梗阻”。西城区西师附小打造“安心通学路”,开通6条通学公交,服务近700名学生。

此外,北京市聚焦轨道站点、“学医景商”重点区域开展非机动车秩序治理,35处轨道站点非机动车治理已率先完成,40个“学医景商”点位周边治理有序推进,29处重点区域非机动车停放已实现规范有序。

【责任编辑:周惠琴 】
标签:
交通综合治理 道路建设 高速公路 北京交通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
联系我们
试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交通建设质监平台
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平台
物联网监控系统
售后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