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浙江衢江,夏风轻拂,绿意渐浓。循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漫步沿江公路旁的盈川古村,在青砖黛瓦间触摸千年诗意乡村的肌理;走进未来农业示范园,感受科技与土地碰撞出的产业新声;探访短剧工厂,见证文化创意在光影间迸发的蓬勃生机……一场由交通带动产业发展、美景出圈、文化碰撞的妙趣旅程渐次开启。
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应运而生
全长18.8公里的沿江公路衢江段如鎏金玉带,将散落的乡村产业串珠成链,在阡陌间织就一条独具衢江魅力的“黄金纽带”。驱车20分钟,抵达衢江未来农业示范区。智能温控大棚内,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作物生长数据;无土栽培区,自动化滴灌系统将养分精准送达每株植株根部。
“过去农产品运输真是一个大难题,新鲜度也难以保障。现在可不一样了,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农产品可以更迅速、更便宜地送到市场。”之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茅冠磊感慨,“园区二期预计在今年竣工投产,我们正在探索‘共富合伙人’模式——村民零成本入股,‘拎包式’参与,只需负责种植,我们提供种苗、肥料、栽培指导等全方位支持,真正让土地生金!”
以沿江公路的建设为契机,当前,园区正积极朝着农文旅融合示范区的目标迈进。未来,这片土地将突破传统农业基地的单一属性,蜕变为集生态观光、四季采摘、农事研学、沉浸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基地。
“诗画风光带”升级千年古村落
唐风遗韵的盈川村内,青石板路蜿蜒曲折,白墙黑瓦的古民居诉说着徽派建筑的千年风雅。
盈川村党支部书记占小林表示,得益于沿江公路的建设,这个曾因交通不便而相对封闭的千年古村迎来了新生。仅2024年,盈川村就累计接待游客数超过50万人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21年的22万元增长到现在的157万元。“农村一般都有闲房、闲地,为此,我们引进了专业运维团队,积极探索整村经营模式,结合沿江‘诗画风光带’建设,迭代升级村庄村貌,打造出了以唐风为特色的民俗风情村落。”盈川村驻村干部周凯俊说道。
“以前,村里有房子空着,有地荒着。现在,房子变民宿,地变园区,人变管家,收入翻了几番!”村民周连福笑着说道。他把两层楼以每年每平方米60元的价格租给旅游公司,每年能有1.2万元收益。加上土地流转等其他补贴,家里每年都有五六万元的收入。
在盈川村,像周连福这样吃上“旅游饭”的农户已有100多户,平均每户年租金收入1.5万元左右。如今,盈川村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逐渐成为衢江的旅游名片。
沿江公路的建成,带来的不仅是客流如织的新业态,更是只只“青燕”回巢的新生态。
沿石板路行至村内,“90后”返乡青年段哲人经营的瀑布咖啡厅座无虚席。这个巧妙利用天然瀑布打造的网红打卡点,从去年元旦试营业以来,营业额就已超百万元。“赏瀑布、看江景,逛古村,我们的店在社交媒体上可火了,还有很多客人专程从杭州自驾2小时过来拍照呢!”段哲人说道,她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加入返乡群体,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速路旁崛起短剧超级工厂
踏入美高短剧超级工厂,繁忙而活跃的气息便扑面而来。高端大气的办公室,奢华精致的豪华别墅,温馨和睦的家庭场景……这里几乎汇集了你能想象到的所有现代化拍摄场景,为新生代竖屏短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场地资源。
“去年年初,这里还是一块闲置土地,我们深入挖掘本地特色优势资源,融合城市发展愿景,敏锐地将目光投向了蓬勃兴起的短剧产业。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开发完成,占地面积达6.6万平方米,布置了200多个可供剧组拍摄的现代造景。”美高短剧超级工厂负责人戴文学介绍。
随着竖屏短剧市场的迅速崛起,拍摄场地常常供不应求。衢江的这家短剧工厂,凭借其优越的区位和完善的拍摄设施,成为了众多影视团队的新选择。“衢江这个短剧工厂就设在高速公路出口附近,我们剧组包车过来非常方便,特别是拍摄所需要的道具、设备都能够快速运输到位。”一位正在现场拍摄的导演分享道,“这个基地基础配置完善、性价比也高,在这里,一个场景拍摄结束后,工作人员用小推车就能实现道具设备的迅速转移,大幅提高拍摄效率。”
据估算,美高短剧超级工厂拍摄成本预计可从每部80万元降至50万元以内。工厂基地于2024年6月底对外开放,8月正式运营,截至目前已拍摄短剧近300部,2024年整年营收5亿元,衢江区通过短剧产业吸引游客约5万人次,带动消费1200余万元,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