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试验检测工作委员会上海港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文件汇编》中发表了《疫情后试验检测发展的思考》,指出传统经营模式面临挑战传统经营模式、抗风险能力和人均产能都是严峻考验。过去许多检测项目经常由一组人完成现场检测、数据分析、报告整理等所有环节。受疫情防控隔离等因素的影响,需要通过模块化、区域化管理把项目分解,由机构相关人员配合共同完成。
2011年 国务院发文将“检验检测服务”列入8类“高技术服务业”之一,加大扶持力度。
2014年 “检验检测服务”纳入11类“生产性服务业”和9类“科技服务业”同年,将“整合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列入深化改革任务大力推进。
2017年 国家发改委将检验检测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目录。
2018年 国家统计局将“检验检测认证”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清单。同年4月,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成立,负责统一管理检验检测工作,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改革,规范检验检测市场,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指导协调检验检测行业发展。
疫情对水运试验检测行业带来较大影响的同时,也是检验运行模式的一把尺子、切割旧模式的一把刀子。可以预测未来几年物联网、去人力的远程智能化监测在水运试验检测行业或迎来加速发展。
新基建是智慧经济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吸收新科技革命成果,实现国家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旧动能转换与经济结构对称态,指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具有创新性、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基础性、动态性的特征。
《交通强国建设刚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基础设施布局完善、立体互联;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融合发展,构建泛在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新科技深刻影响着试验检测行业。
数字化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
(1)存在信息孤岛,有数据不能用
一方面,检验检测机构信息管理和数据共享的意识还不强,导致海量数据散落在众多机构和信息系统中,形成一个个“数据烟囱”。另一方面,由于机构间数据接口不统一,不同机构的数据技术上难以互联互通,客观上阻碍了数据开放共享,导致数据资产相互割裂、自成体系。
(2)数据质量不高,有数据不好用
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治理体系,检测机构数据采集、存储等环节存在不科学、不规范等问题;手工录入采集的数据,导致数据结构化程度低,错误数据、异常数据、缺失数据等“脏数据”频频产生,无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多个部门数据采集标准不一、统计口径各异,同一数据源在不同部门的表述可能完全不同。
(3)技术投入缺乏,有数据不会用
检验检测数据来源众多、体量庞大、结构各异、关系复杂。当前检验检测机构利用数据建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大多停留在表面,导致数据之“沙”难以汇聚成“塔”,海量数据资源无法盘活,数据潜力得不到充分释放。、
(4)治理体系缺失,有数据不善用检验检测行业的数据有其行业属性和商业价值。对技术和数据的使用,需要有相应的规范来约束。然而,目前法律法规和制度对于数据使用的要求尚不健全、数据治理体系还不完善、机构合规意识不足,数据“不善用”的问题较为突出。此外,部分机构数据保护意识、内部管理、技防能力薄弱,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可能会影响行业公信力。
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意义:
(1)对检验检测机构,数字化是提升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由之路。实验室信息化系统是管理制度的执行系统,把强化管理和执行系统结合起来,可以消除人为的不确定因素,提高企业免疫力。
(2)对行政监管部门,数字化是提升监管效率的重要举措和抓手。对监督规范行业行为、提升行业公信力产生了良好的作用,也对行业内的不良行为起到了应有的震慑作用。
(3)对企业与公众,数字化意味着更加值得信任和便利的检测结果。客户与公众不仅能够获得检验检测机构为服务方提供的检验检测报告,还可获得相应的数据分析服务,从而真正为企业研发、质量提升服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试验检测物联网技术、远程监测技术,以及规范试验检测方法、规范工作流程和试验检测结果等功能有效助力疫情期间科学有序开展试验检测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