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4年第一批全省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多家单位不合格
来源:福建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中心 2024-09-13
阅读量:849
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23年第9号)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交法发〔2019〕85号)的规定,结合《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2024年“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计划通知》(闽交政法函〔2024〕9号)的要求,我中心于2024年6月7日至9月5日对全省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开展第一批“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现将检查结果公示
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23年第9号)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交法发〔2019〕85号)的规定,结合《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2024年“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计划通知》(闽交政法函〔2024〕9号)的要求,我中心于2024年6月7日至9月5日对全省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开展第一批“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现将检查结果公示,具体内容详见附表。
附件
2024年第一批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检测机构
“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结果公示表
序号 | 抽查企业 | 抽查事项 | 抽查日期 | 存在问题 |
1 | 三明科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 检测机构是否存在超资质范围承揽业务;人员资格使用是否规范;试验检测报告是否真实等 | 2024-6-7 | (一)仪器设备1.坍落度筒内壁有焊点,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2.未按JTG 3432-2024要求更换2.36mm孔径的试验筛;表观密度试验未配置5000ml的容量瓶;集料压碎值试验未配置直径16mm长600mm的金属棒;粗集料密度试验用吊篮、吊线不符合要求。3.钢筋检测仪未按标准要求配置校准试件。4.掺合料需水量比、流动度比试验未采用标准规定的对比水泥。5.水泥比表面积试验用穿孔板制造材料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6.容积升(容量筒)未校准壁厚、底板厚。7.未对CBR试验装置承载板及数控沥青混合料快速抽提仪进行校准结果确认。(二)试验检测环境1.标准物质室无温度控制措施。2.干燥箱未按标准要求量程精度配备竹节温度计。(三)报告和记录1.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验报告未对试样尺寸进行测量。2.外加剂抗压强度比试验原始记录信息量不足,缺每盘混凝土各材料用量及加水时间、破型时间等信息。3.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原始记录信息量不足,缺轮胎气压、单侧双轮荷载、单轮传压面当量圆面积等信息。(四)样品管理水泥标养箱中制样日期2024.5.21的粉煤灰活性指数对比胶砂试件,未进行唯一性标识。(五)管理体系1.机构未组织宣贯《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23年第9号)和《交通运输部关于公布<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等级条件>及<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审批专家技术评审工作程序>的通知》(交安监发〔2023〕140号)。2.2023年12月05日至06日所开展的内审未依据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相关条款逐条进行审查。3.电子天平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核查结果评定依据与JJG1036-2022的最大允许差不符。4.JTG3441—2024未编制质量监督计划并实施。5.JTG3432—2024、GB175-2023等新标准实施后,未确认公司是否具备执行新标准的能力。6.钢筋及连接接头类委托检验协议书缺少样品数量、样品编号及状态描述等委托信息。 |
2 | 屏南县宏顺工程试验检测中心 | 检测机构是否存在超资质范围承揽业务;人员资格使用是否规范;试验检测报告是否真实等 | 2024-6-18 | (一)仪器设备1.G24钢筋位置测定仪、G8砼回弹仪无出入库记录。 2.编号为D12的维勃稠度仪未固定安装。3.编号为G8回弹仪校准周期为1年,不符合JGJ/T 23-2011规定。4.水泥胶砂搅拌机未依据JC/T 681-2022条款5.2.2及条款5.3的要求对加砂时间及加砂完全性进行核查确认。(二)试验检测环境留样室未配置温控设施。(三)报告和记录1.混凝土强度试验原始记录中无回弹仪使用前后率定记录,记录中未体现混凝土表面测试面状态、浇筑方式、龄期。2.压碎指标试验原始记录表格中缺少加荷速率、持荷时间等必要信息。(四)样品管理钢筋样品未逐根进行标识。(五)管理体系1.《交通运输部关于公布<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等级条件>及<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审批专家技术评审工作程序>的通知》(交安监发〔2023〕140号)文件未作宣贯培训。2.厦门精量校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合格供应商评价表资料中,认可证书有效期至2022-8-29到期,未对供方能力进行评价确认。 |
3 | 福建启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检测机构是否存在超资质范围承揽业务;人员资格使用是否规范;试验检测报告是否真实等 | 2024-7-12 | (一)检测人员试验检测工程师陈**一级注册建造师和交安证书注册于其他单位。(二)仪器设备1.编号DCC-01水泥胶砂搅拌机未按JC/T681-2022条款5.3要求进行“加砂完全性的检查”确认。2.编号DJX-19数字回弹仪未按JGJ/T 23-2011要求进行检定,确认依据缺JTG 3450-2019、T/CECS 02-2020。3.混凝土室铁板与混凝土地面不密贴。4.现场检测室仪器设备无使用记录和出入库记录。(三)试验检测环境“标准样品区”与“沥混二室”共用一室,力学试验室设置于走廊,试验室布局不合理。(四)报告和记录1.压实度试验检测报告(灌砂法)未盖检验检测专用章。2.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检测报告检测依据缺JGJ 55-2011;钢筋原材料试验检测报告检测依据缺GB/T 28900-2022。3.沥青与粗集料的黏附性试验记录中评定人未签字。(五)样品管理使用简易透明玻璃柜保存化学药品,无法确保安全有效管控。(六)管理体系1.2023年12月7日实施的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第43款未按核查方法(检查保存资料的场所环境条件)进行核查。2.针对新规范JTG3432-2024项目评审材料,沥青用粗集料试验检测模拟报告容量瓶法密度试验(试样烘干质量1839.3g)使用1L广口瓶,不符合规程“根据试样体积选择合适的容量瓶,其体积不小于试样体积的2倍”的要求。 |
4 | 福建建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检测机构是否存在超资质范围承揽业务;人员资格使用是否规范;试验检测报告是否真实等 | 2024-7-23 | 注册在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的人员仅19人且均已离职,实际在岗持证人员数量为0人,不满足公路工程乙级资质等级条件要求。机构目前已终止运营,正在办理注销手续。 |
5 | 国信工程技术(福建)有限公司 | 检测机构是否存在超资质范围承揽业务;人员资格使用是否规范;试验检测报告是否真实等 | 2024-7-23 | (一)检测人员1.注册在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的人员共9人,其中谢*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证书及周**二级注册建造师证书注册在其他单位;谢*在检测机构社保仅缴纳至2024年5月,周**在检测机构社保仅缴纳至2024年3月,持证人员数量不满足公路工程丙级资质等级条件要求。2.检测人员无岗位资格确认资料。(二)仪器设备1.编号(CL)01-016贯入阻力仪凝结时间测针尺寸、矿粉亲水系数用量筒刻度、30L容量筒壁厚不符合规范要求。2.外加剂用基准水泥已过期,构造深度用砂与外加剂用砂石无核查验收记录,编号(CL)04-015烘箱未进行烘箱能力验证。3.高温炉(CL)04-013等部分设备计量状态标识已过期。4.编号(CL)04-016电热鼓风干燥箱(沥青混合料试验用)、编号(CL)04-020沥青含量分析仪和细集料密度试验用(CL)04-002恒温水养护箱温度校准点不全。5.无设备及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记录。(三)试验检测环境标准物质室、留样室未配置温控设施;2024年集料室环境条件记录未填写。(四)报告和记录1.路基压实度试验报告无所用标准密度报告编号信息,记录中锥体砂质量未记录过程数据、复核人员未签字。2.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未体现温湿度信息。3.粗集料试验报告(使用部位为桥梁工程)压碎值试验方法不符合GB/T14685-2022、JTG/T3650-2020的要求。4.机构在取得资质后沥青、沥青混合料、混凝土结构等项目未承接业务,批准的参数未制定演练、比对试验计划并实施。(五)样品管理留样室内水泥留样直接放置地面,未配置样品架。(六)管理体系1.GB 175-2007等部分标准未及时进行查新。2.2023年内审报告整改未附佐证材料。3.2023年管理评审报告输出内容与2022年几乎一致,评审流于形式。4.未编制2024年人员能力监控计划及实施能力监控;培训未进行有效性评价。5.化学室部分溶液已过期,无配置依据,无配置人员签字。 |
6 | 泉州市建正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检测机构是否存在超资质范围承揽业务;人员资格使用是否规范;试验检测报告是否真实等 | 2024-8-7 | (一)仪器设备1.集料试验用烘箱未按标准规范要求验证烘干能力。2.粗集料密度试验用吊篮不符合要求。3.饱和面干试模(JL-15)未校准试模厚度、燃烧法沥青含量分析仪(LQ-10)试验温度482℃未校准、裂缝综合测试仪(XC-10)0-0.4mm裂缝宽度范围未校准。(二)试验检测环境试验室布局不合理,混凝土切割机、混凝土磨平机、烘箱、高温炉等摆放于通道上。(三)报告和记录1.土界限含水率试验结果未按JTG 3430-2020标准修约到小数点后1位。2.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未按JTG3432-2024标准要求用4.75mm试验筛过筛后试验。3.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原始记录中未记录马歇尔试件恒温时间、温度等信息。(四)样品管理样品室中的钢筋样品未逐根进行唯一性标识。(五)管理体系1.2024年03月27日至28日所开展的内审未依据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相关条款逐条进行审查。2.JTG3432—2024新标准实施后,未确认公司是否具备执行新标准的能力。 |
7 | 福建省万兴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司 | 检测机构是否存在超资质范围承揽业务;人员资格使用是否规范;试验检测报告是否真实等 | 2024-8-20 | (一)人员试验检测工程师黄**的安管人员证书注册在其他单位。(二)仪器设备1.未按规范要求配备喷射砼配合比试验用450mm×450mm×120mm(长×宽×高)试模、砼干缩性试验用20mm×20mm玻璃板;重型触探仪未配备自动脱钩装置;水泥砼圆柱体劈裂抗拉强度用木质三合板垫层、测定水泥安定性试验用6#、8#雷氏夹不满足规范要求。2.管理编号为WXDYQ-LQ025沥青延度仪八字模未进行有效校准;管理编号为WXDYQ-LX003万能试验机未对速率进行校准;3.规格型号为JS-20水泥胶砂振实台、JJ-20B水泥胶砂搅拌机仪器设备校准结果确认不满足规范要求。(三)试验检测环境高温室缺通风排气设施。(四)报告和记录1.沥青含量及矿料级配试验检测报告与委托检测协议书信息不一致,如缺少设计信息。2.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试验检测结果无法体现由两名试验人员评定。(五)样品管理留样室水泥样品未按《样品管理程序》要求对检毕后的样品进行处理。(六)管理体系1.土工委托检测协议书未按照《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程序》进行评审。2.标准物质台帐缺少购入及领用日期、用途、放置地点或领用、保管人等信息,不满足《标准物质管理程序》要求。3.未对业务受理人员黄**等4人进行能力资格确认及授权。4.未对JTG 3441-2024的培训结果进行有效性评价。 |
8 | 福建省交通科研院有限公司 | 检测机构是否存在超资质范围承揽业务;人员资格使用是否规范;试验检测报告是否真实等 | 2024-9-4 | (一)检测人员试验检测工程师张*二级注册建造师证书注册在其他单位。(二)仪器设备1.砂浆分层度测定仪、B-DJ-001-06承载板未校准;H-JA-067万能试验机未校准速率、H-TH-020电动不透水仪未校准0.3MPa的压力点、测厚仪未校准(22±5)kPa的压力点、静载锚固试验机未对加荷速度进行校准。2.HT-006 高强校验钢砧、B-GJ-003维氏硬度计标准块计量确认表未体现检测规程、校验有效期。3.H-JA-067电子万能试验机检测软件未进行核查。4.静载锚固性能检测用钢绞线未进场验收。(三)试验检测环境静载锚固室出入口未设置安全警示牌。(四)报告和记录1.锚杆长度试验检测报告未按JGJ/T 182-2009体现检测附图,记录未体现锚杆锚固施工日期、孔口段锚固情况等信息;钻芯法试验检测报告中记录未提供钻孔位置示意图;路面交工检测报告未体现沥青路面芯样压实度所引用标准密度来源。2.止水条反复浸水试验原始记录未体现浸泡和烘干时间;标准贯入试验原始记录未填写钻机编号。3.钢支撑间距试验检测报告,记录中钢支撑间距测点数量为182个,报告中测点数量为167个,记录中第96~110个测点数据与第81~95个测点数据重复,记录与报告中测点数不一致。4.高强度螺栓试验检测报告,未按GB/T 230.1-2018附录C 进行日常检查。(五)检测方法1×7结构钢绞线的中心钢丝直径加大比、爆破振动、隧道环境检测未编制作业指导书。(六)管理体系1.2023年管理评审报告缺少质量监督报告。2.质量监督员朱**、江**未授权监督领域。3.化学室硝酸银标准溶液未采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
9 | 福建博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检测机构是否存在超资质范围承揽业务;人员资格使用是否规范;试验检测报告是否真实等 | 2024-9-5 | (一)检测人员试验检测工程师陈**一级注册建造师证书注册在其他单位;许**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仅缴纳至2019年7月;程*等4人社保缴纳在其分公司。(二)仪器设备1.编号BHY875的电脑数显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未配备摩擦系数标准样品,无法进行摩擦系数测定仪标定,橡胶片未按规定在低于15℃温度下袋中密封避光保存。2.编号BHY130的加速磨光机未校准两轮的旋转平面倾角以及两轮中间旋转平面距离,橡胶轮未在20±5℃条件下避光保存;编号BHY90的砼贯入阻力仪的仪器设备校准结果使用确认表未对测针面积进行确认,未注明设备有效期。3.编号BHY95的坍落度测定仪存在连接缝,不符合JG/T 248-2009的要求。4.现场检测设备无使用记录。(三)试验检测环境1.管材室未配备抽湿设备,湿度无法控制在(50±10)%范围内。2.养护室的温湿度未进行验证。(四)报告和记录1.基桩完整性试验(低应变反射法)检测报告未记录基桩类型。2.地基承载力试验(动力触探法)原始记录未记录测定高程和距中线距离等位置信息。3.外加剂试验检测报告,减水率的计算未考虑液体外加剂中所含的水量。(五)样品管理 1.养护室未编制出入库台帐。2.样品流转室为敞开式,且无样品管理台帐和留样台帐。(六)管理体系1.不合格台帐、化学室工作制度、有效文件清单等未受控。2.2024年8月锚具洛氏硬度人员间比对结果所用的分析方法不正确。 |
【责任编辑:周惠琴 】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
